教育科学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工作  教育教学  学科建设  招生就业  学生园地  服务指南  书记院长信箱 
站内搜索:
新闻动态

全国优秀教师李辉走进教育硕士课堂
展教学风采,促专业成长——教育科...
2021年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省教科规划课题及教科重大招标课题...
【思政建设】教育科学学院组织收看...
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导师指...

招生就业
您的位置: 首页>>招生就业>>正文

2025年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加试)大纲(教育心理学)
2025-03-11 21:16 jky 

湖南理工学院2025年全日制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加试)大纲

科目名称:教育心理学

科目代码: J104

适用范围:适用于教育管理、小学教育领域同等学力报考考生

 

一、考查目标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启示。

2.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考查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题型结构

简答题:    3-5小题,共 40

分析论述题:2-3小题,共60

三、考试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

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及其理论

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实质及作用;学习动机的内涵、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五)知识的学习

知识含义及其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

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遗忘的特点与原因;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的形式;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与迁移的措施。

(六)技能的形成    

技能及其特点;技能的类型;技能的作用。

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

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    

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八)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传统智力理论:二因素理论,群因素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结 构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 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问题解决 能力的培养措施。  

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九)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与特点;品德发展的实质。    

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遵从、认同、内化。    

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十)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专题训练;咨询与辅导;学科渗透。

 

主要参考书: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湖南理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