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我院举办专题教研活动,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赖颖慧博士围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建设的前沿动态”主题,分享了其参加全国教育硕士课程研讨会的参会心得与实践启示。
本次全国教育硕士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研讨会于4月11日至14日在重庆海宇温泉大酒店举行,由西南大学承办,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会议聚焦课程指南解读、教学改革经验、混合式课程建设等核心议题,吸引了来自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全国高校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赖颖慧老师在分享中重点介绍了以下关键成果:
1. 课程指南权威解读:西南大学张大均教授系统梳理了《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指南》的框架体系,强调课程建设需紧扣“发展与教育”双维视角,构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生态。
2. 教学改革实践样本:天津师范大学郝嘉佳副教授展示了“模块化教学+项目式实践”的双螺旋创新模式如何提升研究生科研与实践能力,并分享了基于AI集群的未来课堂教学形态;北京师范大学邓林园副教授则提出“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平衡”,探索服务于学生动态发展的课程建设思路。
3. 区域协同发展趋势:分会场报告聚焦于加强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推动高水平教材建设与课程资源库建设,推动教学案例库建设,探索符合区域特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依据会议成果,结合我院教学实际,赖颖慧老师提出三点课程教学改进建议:一是优化课程模块设计,增加案例教学比重;二是加强与地方中小学实践基地联动,构建“高校-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三是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此次成果分享会为学院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将会议成果转化为具体教学改革举措,推动我院课程体系迭代升级,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