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工作  教育教学  学科建设  招生就业  学生园地  服务指南  书记院长信箱 
站内搜索:
新闻动态

全国优秀教师李辉走进教育硕士课堂
展教学风采,促专业成长——教育科...
2021年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省教科规划课题及教科重大招标课题...
【思政建设】教育科学学院组织收看...
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导师指...

学院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湖南理工学院“创大”系列评论之三 ——理工院校文科教授如何走出书斋
2015-05-27 00:00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近日,与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的马君交流,她透露的两个信息引发我思考:一是学校给她这个类别的文科教授硬性规定的年进校科研经费底线是20万;二是虽然她手头有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但其主要科研经费来源是横向项目。

马君所在的教育学科,在北理工这样一所以国防为特色的纯正理工科大学,其校内所处地位至少可以说是非主流学科。但即使是这样的学校非主流学科的文科类教授,其产学研合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横向科研活动颇具成效,年人均横向项目进校经费不少于50万。正因为有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学人,北理工教育学科虽起步晚(1998年建教育学硕士学位点),但发展势头迅猛,在2008年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该校教育学科排全国第22位,仅用十年时间即跻身全国教育学科前列。

谈起文科教授走出书斋服务社会的“秘诀”,马君说:欲走出书斋必先走进书斋,在北理工,通常哪间研究室或实验室的灯熄得最晚,其服务社会的成果往往出得最多。

马君的话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一个大道理:学者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术的积淀和追求。这让人联想起陈平原先生2004年为余三定《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一书所作《序》中的一段话:“大约十年前,余三定先生来北大进修,那时我的印象是,此君朴实无华,好学不倦,低调平实,步步为营,反而多有创获。”北理工人对学术的执着与追求,同样体现在湖南理工人身上。这份执着与追求,是学者走进书斋累积学识的保证,惟其如是,文科教授走出书斋服务社会才有充足的知识与学术资源,也才有捕捉服务社会机遇的能力。

不问耕耘,哪有收获?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正如《八仙过海》主题曲中所唱:“人说天上好,神仙乐逍遥,成功的背后泪多少?”当看到他人收获成功之时,千万莫以为这是天上掉落的馅饼!对于文科类教授,没有比常人更多的付出,离开走进书斋的智识累积与学术积淀,就不可能有很好的服务社会的本领,即使机会来了也没法把握。

我们清楚地记得,2003年2月21日,学校更名湖南理工学院后第一个学期开学工作大会上,时任院长彭时代讲话中提出:“我们还应有新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更名为湖南理工大学。......人总要有点精神,只有我们奋发努力,只要有任何可能,别的学校能做到的,我们总能做到。”应该说,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气神,正是湖南理工精神的写照,也将是导引我校文科教授走进书斋累积学识、走出书斋书写辉煌的力量。

(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湖南理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